夫子说“看到贤德的人就向他学习、看齐努力使自己也达到同样的修
夫子说:“看到贤德的人,就向他学习、看齐,努力使自己也达到同样的修养境界。看见没有良好德行修养的人,就对照进行自我反省、修正自己,提高修养。”
胡氏曰:“见人之善恶不同,而无不反诸身者,则不徒羡人而甘自弃,不徒责人而忘自责矣。”
见贤思齐
真正有大德嘉行的人是受人敬仰的,也是人们自愿效仿的楷模。向往完美与高尚,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之所以进化的潜在美质。任何人都不愿被人唾弃、受人责骂,都希望自己得到众人的称赞。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还有着犯罪与令人不能接受的坏事,而被大张旗鼓宣扬的英模却或许不能为人所认同。并非人们不敬重贤德,往往是所谓的“贤者”名不副实,徒具虚名,或者更是欺世盗名之徒,盛名之下是虚拟的甚至是不顾廉耻地把别人的事迹强行加在自己头上所人为拔高了的形象。真正有贤德的人,不论是否被宣传,人们总是心悦诚服地敬重他。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夫子说:“侍奉父母,应该委婉地劝谏。自己劝谏的意思没有被父母采纳,就应该更为谨敬谨孝,不要违拗父母的意志,要任劳任怨,等到父母慈色缓和,然后再次进言劝谏,而不能心怀抱怨。”
朱子曰:“此章与《内则》之言相表里。”又曰:“所谓‘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
敬奉不违,劳而不怨
中国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主要依据,你能否在所生活的环境站得住,取决于你对待老人的行为态度。你可以没有本事赚钱、可以贫穷、可以没有才能、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你不能没有孝心。只要你是一个孝敬的人,就可以得到亲戚邻里的称扬,你就可以站得起来,得到人们的信任。孝行,就是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就是在衣食等生活方面尽心侍奉、体贴赡养,并且有一颗善良诚敬的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救助抚恤幼弱鳏寡,使父母教养的大德得以弘扬,使他们因为你的德行而感到高兴自豪,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孝顺。
孝敬“惟以顺适为安,自然为乐”,“出乎天伦至性”。“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礼记·内则》)敬事父母,成其大德,孝而不违,过而不怨。主动接替父母承担生活的辛劳,努力使父母在有生之年安享生活的乐趣,这是为人子不容推卸的义务。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夫子曰:“父母健在,儿子不宜随意外出到远方游历。即使不得已要外出,也一定要遵循道义原则,在外的行为应当谨守礼仪规范。”
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
- 他喜欢别致的服色佩着一柄长剑戴着一顶高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图]
- “德迈三皇功过五帝”秦始皇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姓赢名政[图]
-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入楞伽经》上文重点[图]
-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己开的户头及底细然后再[图]
-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微之[图]
- 〔伴读书〕磨灭尽诸豪壮断送了些闲浮浪抱子携男扶筇杖尪羸伛偻如[图]
- 少宰官名明清时期俗称吏部侍郎为少宰猪肺最难清洗干净首先要清洗[图]
- 暗主则不然所爱习亲近者虽邪枉不正不能见也;疏远则卑贱者竭力尽[图]
- 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贪;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图]
- 诗的前三章描写出征前后的情况在细部刻画上均采用了画面的描绘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