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前三章描写出征前后的情况,在细部刻画上均采用了画面的描绘与心理暗示相叠加的技法。第一章以“出车”、“到牧”、“传令”、“集合”四个在时空上逼近,时间上极具连贯性的动作,烘托出一个战前紧急动员的氛围。末二句又以“多难”和“棘”二词暗示出主帅和士卒心理上的凝重和压抑。第二章则以林立的“旐”、“旄”、“旂”、“”之“旆旆”,写军队在“郊牧”的凛然气势。末了又以“悄悄”、“况瘁”写在开赴前线的急行军中士兵们担心、紧张、劳苦的状况。第三章以“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再叙军容之盛。在正确地部署了战斗的同时,用“赫赫”及“于襄”暗示出作者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自信。
这里所采用的描写技法,使前三章既有恢宏阔大的郊牧誓师、野外行军之壮观景象,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活动,做到了整体与细节、客观与主观的巧妙组合。
诗的后三章跨越了诗歌在叙事空间上的先天不足,略过战争的具体过程,直接描写凯旋的情景。诗人避实就虚,颇具戏剧性地运用了类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出人意料地从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拉向“黍稷方华”的初出征时,进而通过今昔对比(“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所产生的时空错位,和从“雨雪载涂”走到“春日迟迟”的漫长归途,引导着读者用想象去填补对战事的漫长与艰苦之认识。最后,很自然地引出对凯旋的由衷高兴和对主帅的赞美。从表面看,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似乎是舍本逐末,但由于其中渗透了参战者从忧到喜的深刻而细微的心理变化,使得这些看似“闲笔”的场景描写成为诗中人物心灵和情感的背景或外化,比正面的描写更感人、更细腻。
此外,本诗还吸收了民歌成句入诗。语言上有质朴自然之气,意境中具情景交融之美。
杕杜
有杕之杜,有皖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10)言采其杞。(11)王事靡盬,忧我父母。(12)檀车,(13)四牡痯痯,(14)征夫不远。(15)
匪载匪来,(16)忧心孔疚。(17)斯逝不至,(18)而多为恤。(19)卜筮偕止,(20)会言近止,(21)征夫迩止。(22)
有:词头,无义。杕(dì):树木孤独而立的样子。杜:一种果树,梨属,也叫赤棠、杜梨或棠梨,果实略圆而色红,味涩。《说文·木部》:“牡曰棠,牝曰杜。”(古人称草木中只开花不结果者为“牡”,结实者为“牝”)则棠与杜的区别只在杜结果而棠不结果。
有皖(wǎn):即“皖皖”,形容果实浑圆有光泽的样子。皖,《十三经注疏》本作“睆”。《大东》阮元校:“考《杕杜》,《释文》云:‘字从白,或作目边。是小字本晥,当皖之误也。’《广韵》:‘皖,明星。’即此经字。”从“目”之字或为同目有关之名词、形容词或用为动词,皆不合此处语境。则字应为“皖”,作“晥”者,脱去一小撇,作“睆”者误增一横。实:果实。
王事靡盬(gǔ):王事没有休止(参《采薇》注)。
嗣:续。我:抒情主人公,为思妇。“继嗣我日”,等于说:“又增加了我等待的日子。”
阳:指十月。参《采薇》“岁亦阳止”句注。止:句末语助词,无义。本诗下面八处同。
遑(huáng):闲暇。这句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愿望,认为已近年底,战事应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