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鄂州KTV招聘网 > 鄂州热点资讯 > 鄂州名言/句子 >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己开的户头及底细然后再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己开的户头及底细然后再

2022-12-21 01:52:16 发布 浏览 728 次

胡雪岩的做法是:先通过关系,摸清了朱福年自己开的户头及底细,然后再到丝行看账,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他也只是点到为止,不点破朱福年吃里爬外的真相,也不再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抓到了把柄但又莫名实情。同时,他还给出时间,让朱福年检点账目,弥补过失,这等于有意放他一条生路。最后,他明确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他仍然会得到重用。这样处理以后,朱福年感激不尽,果真彻底服帖了。他死心塌地地替胡雪岩出力,后来也从未犯过这样的错误。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腾跃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空虚无形之物,能够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中。我因此知道了顺应自然、无所作为是有益处的。无言的教诲,无所作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上一章老子论述了万物的和气,这一章紧接着上一章的论述,继续阐述柔和无为的妙处。什么是天下至柔之物呢?毫无疑问,水是至为柔软、顺从的东西,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论述过关于水的一些特性,它可以柔顺地任凭我们把它放到不同的器皿中,它泰然自若、无欲无求。水是最柔和的东西,它象征着大道的德行。无欲无求的水总是安静地绕开繁华,顺延着低洼的河谷缓缓而下;它绝不会在地势的险峻处、壮观处驻足停留或搔首弄姿、卖弄风情;它默默无闻、顺流而下,滋润田地、山谷,但决不居功自傲;它造福万物而决不主宰万物;它甘于卑下的地位却毫无怨言。

我们只看到水至柔的一面,还不足以说明水的本质。水虽然柔弱至极,但决不意味着它柔弱可欺。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意思是说,水虽然柔弱但它可以在最为坚硬的东西中驰骋、奔流,谁能阻止它的前进呢?抽刀断水水更流,柔顺的水面对无论多么锋利坚硬的刀都不会畏惧。我们都听说过“水滴石穿”的故事,一两滴水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但随着时间的累积,水足以将坚硬的岩石穿成孔。石头的密度很大,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的空隙可供侵袭,而水却能在不占有丝毫空间的情况下侵入石头内部,这是多么柔弱而又神奇的力量!

“水滴石穿”,从不可知的宇宙洪荒年代起,水就开始用自己的柔顺几乎侵占了所有领域:陆地、平原、丘陵、沟壑、沼泽、低谷、深潭。水成了万物的生存之源,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也同样依赖水的哺育才得以生存。我们在母体内,需要羊水的供养,同时羊水也保护着我们免受外物的挤压而遭受伤害。可以说水是孕育我们的源泉,没有水我们就无法孕育生长,也无法在世间存活下来,水有如此大的作用,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表现出无为、素朴、默然的柔和状态。

我们人类如果能做到心静如水,不加入到争名夺利的无休止的、残酷的纷争中去,自然就会少了许多痛苦和烦恼。水是柔和的,它无为不止、顺势而流,不会受到伤害,即便受到伤害也不会在它的身上留下任何阴影,而我们人类为何不能学习这样的处世态度呢?面对伤害该如何处理?是宽容对待还是睚眦必报?我们应该效法水的与世无争。

唐代宗柔弱除奸

唐肃宗的长子唐代宗李豫虽然外表柔弱,但是内心很有主见,颇能处理事务。

在他当太子时,张皇后与亲信宦官李辅国共同把持朝政,干预政事,权倾内外,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们。二人曾共同陷害了李豫的弟弟建宁王李,李豫十分气愤。

李豫十分厌恶张皇后的骄横,但考虑到自己身单势孤,行事十分小心,唯恐得罪她而遭到陷害。

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都心怀鬼胎,所以互相猜忌,产生隔阂。李辅国拉拢统领射生使(内廷禁兵官)的宦官程元振,将其视为心腹,与张皇后对抗。李豫暗自高兴,准备寻找机会离间二人。上元二年(公元76者年),唐肃宗病危,张皇后担心李豫登基,就召越王李入宫监国。李辅国、程元振知道事情紧迫,告诉李豫要防备张皇后的陷害。张皇后召李豫入宫。张皇后说:“李辅国久握禁兵,私下与程元振联合,图谋作乱,应该杀掉他。”李豫早知道张皇后的奸谋,为了使张、李二人相斗,就假意哭着说:“父皇病得很厉害,不禀告陛下就杀了他们,恐怕经受不起。”张皇后拉拢李豫失败,就自己选调宦官,准备谋杀李辅国等人。李豫将这个消息告知李辅国,李辅国很感激李豫,就抢先率禁兵入宫,诛杀越王和张皇后。

宝应元年(公元76也年),在李辅国等人的拥戴下,李豫继承皇位,史称唐代宗。李辅国平素就专横骄纵,欺压群臣,这次立了大功,更加张狂。而唐代宗懦弱温顺,在小事上从不与他理论,都让他拿主意。他见唐代宗无主见,就公然对唐代宗说:“陛下只管住在宫殿里,外面的事情任凭老奴处理。”这使唐代宗非常气愤,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逆宦。但又考虑到他手握重兵,党羽众多,不敢轻易下手,所以假意对他十分礼遇,加封他为尚书令,称呼他为“尚父”,事情不论大小,都征询他的意见。李辅国未察觉唐代宗的用意,依旧横行宫廷内外。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