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是抒发的意思,也有说是舍处的意思。抒发的意思,就是指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从而思想纯正、身体正直,手拿弓箭稳定牢固,视力集中,瞄得很准,就能射中箭靶。所以说:“做父亲的,就将射箭时的箭靶作为自己当好父亲的目标;做儿子的,就将射中箭靶作为自己做好儿子的目标;做国君的,就将射中靶心当作自己做好国君的目标;做臣下的,就把射中靶心当做自己作好臣下的目标。”所以,射箭的人,各射心目中以为是考验自己的靶心。因此,天子举行大射之礼,又称作“射侯”。“射侯”的意思,就是用射礼来检验(参射的诸侯)是否能做诸侯的意思:射中了靶心就能做诸侯,射不中靶心就不能做诸侯。
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则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有庆,益以地;进爵,绌地是也。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者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
所桑弧蓬矢:用桑木做的弓和用蓬草做的箭。
天子将要举行祭祀,必定先在泽宫中演习射礼。泽,就是选择士的意思。在泽宫比射之后,然后又到射宫比射。射中的人就能参与天子的祭祀,没有射中的人不能参与天子的祭祀。不能参加天子祭祀的人要受到惩罚,并削减封地;能参加天子祭祀的人将受到奖励,并增加封地;(受褒奖的诸侯先)提升爵位,(受谴责的诸侯先)减损封地,都是根据射箭结果而定的。
因此生了男孩之后,一定要在门口挂着代表他的用桑木做的弓和六根用蓬草做的箭,分别射向天地和四方。天地和四方,是男子有所作为的广度空间,因此男子必先立这个志,然后才敢用谷物喂孩子,犹言得先做事,然后才有饭吃。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
《诗》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所正鹄:鹄是箭靶,“正”是鹄的中间部分。
比射这件事,包含“仁”的道理。射箭要先使自己的思想纯正、身体端正,只有自己做到思想纯正和身体端正,然后才能射箭。射箭,没有射中目标,不要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应该回过头来寻找自身的原因。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如果有所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赛射箭时,君子要揖拜谦让升堂,射后,下堂再共同饮酒,这就是君子的争胜吧!”
孔子说:“射箭的人射箭的目标是什么?耳朵注意听什么?按照音乐的节拍射,每次发射都能正中箭靶的中心,只有贤人才能做到啊!至于那些不肖之辈,他们怎么可能射中目标呢?”
《诗经》说:“射箭射中靶心,以祈使你饮酒。”祈,是求的意思,祈求射中而辞酒不饮。酒是用来颐养老人的,或是用来颐养病人的,祈求射中以免喝酒,也就是辞让颐养之礼。